直線與旋轉,這二個方向,在直覺上似乎是完全不同、不可能同時發生的。不過這種矛盾的事情,其實在探戈裡不勝枚舉。在上一篇文章裡,提到了深擁抱的第一個關節:胸椎的最後二節之間,在直走時,會隨著步態自然地旋轉。有興趣的探友,也可以試著把自己的右掌,放在一位朋友的左肩上,請他帶你像盲人一樣地,走在你斜前方的街道上。要不了多久,你會很驚訝地發現,你的右手掌,竟然可以感受到朋友走路時(直線),雙腳重心的變換,以及他上半身左右旋轉的方式。
直線與旋轉,真得每天都在同時發生。我以前以為走路單純只有腳在動,因此會不自覺鎖死上半身,導致走路有些外八字。學習步態理論之後,當上半身跟著稍微旋轉起來,外八字的情況就自然改善許多。
接著要討論深擁抱的第二個關節:膝蓋。
一直不懂為何百年前的探戈男士,在最一開始學習是從女生角色著手。後來我發現,女生在舞池裡,基本上是一直「後退」走。相較起向前走路,探戈的「後退」看起來簡單,其實超困難——這又是探戈裡另一個矛盾。
首先,人類的髖關節,向前邁步的幅度,會比向後的角度要大得多。請大家先看下方20秒短片裡綠色的區域,只要有個印象即可:
1. 髖關節三種方向的轉動: 前後/內外側/內外旋
2.向前的角度大於向後的角度。意思是向後退的舞步,真的比較難練 (女生辛苦了!)
3.這個動畫有一個錯誤:當真實走路時,整個骨盆是會跟著擺動的。先簡單理解到這裡即可。
https://youtu.be/gQnMPHoDGEc
2.向前的角度大於向後的角度。意思是向後退的舞步,真的比較難練 (女生辛苦了!)
3.這個動畫有一個錯誤:當真實走路時,整個骨盆是會跟著擺動的。先簡單理解到這裡即可。
https://youtu.be/gQnMPHoDGEc
在深擁抱的兩個人,如果只是抱著在原地不移動,重心放在單腳,很簡單地只是同時一起向舞程線後方伸腳、接著再一起向前方伸腳,這時兩個人只需要使用到上一章介紹的胸椎關節旋轉。男生主動轉動兩人的胸椎,女生自然會跟著前後擺動腳。
冬夜裡在一場人山人海的首爾舞會,一位身著酒紅色襯衫的年輕歐巴,還真的用不起眼的這招——自由腿擺動大法,把我短暫迷昏在他懷裡五秒。正所謂重劍無鋒,深擁抱探戈的妙處,在其精準,不在其繁複,就算是初階學習者如這位歐巴,也能靠一招讓阿姨回到少女心。看來探戈值得大家鑽研一輩子。
不過當池裡的空間出現了,還是得抱著女士向前移動。這時問題就來了:人體這麼大一隻,是要怎麼移動?探戈物理小教室請大家點擊影片右下角的小齒輪,將字幕切換至繁體中文,稍微了解一下重心(Center of Mass) 的小原理。
教材出自:可汗學院
簡單來說,不管那個東西長的是什麼形狀,只要能找到它的重心點,準確對它施力,就能移動它。人體的重心,通常是在我們肚臍上方附近,因此當深擁抱的男士,要推動懷裡的女士讓她向後退時,首先(配合前一章)得用上半身旋轉法,發訊號給女生:待會兒妳的自由腳,向後伸多大步。小步就配合上半身小幅度的旋轉,反之則旋轉更深。
這時,為了讓女生的自由腳一邊向後伸,一邊能兼顧伸得更遠、並隨時緊貼在地面向後滑動,就得帶出第二個重要關結的訓練:膝蓋。
精確地來說,深擁抱裡的向後直直退,要能練到兩大關節「胸椎T11與T12中間」以及 「膝蓋」能作到非常精準的「同步」。當上半身旋轉X度,讓自由腳向後伸時,重心腳的膝蓋自然也同步彎曲Y度。自由腳向後越大步,膝蓋也同時越彎。
膝蓋的彎曲 (身體的沈降)要能練到配合上半身旋轉的角度,作出流暢的漸變。
用這二個關節來看深擁抱探戈傳說裡的指標之一:要能練到帶著女生只在B4大小的空間裡,也能跳得精彩。這時因為下半身的腳步大小被受限制,就只能利用上半身旋(肚腹內勁要很強)配上各式各樣膝蓋的彎曲,來作出較為點狀的舞步。跳起來會感受到:所有的招式完全化為最基本的踩步,直接以身體內勁互相發功,此時所有學過的各式招法都沒用武之地。
我還記得那次在斯德哥爾摩遇到來自英國的一位深擁抱男士,就是採用這種小空間的方法來帶舞。在曲間他還很自豪地說:這裡怎麼這麼空曠....(明明人很多耶)。跟他跳舞雖然只踩小步,但兩人上半身卻在瘋狂發功。跳完之後沒有半招半式能記得,因為全都化為琴鍵上最快速的銀鈴、霎時閃現轉眼消滅的全即興。兩個人是直接以身體質感的方式、雙重心對決的方式來呈現音樂性。
或許自己在家裡找片磁磚試試這種——鎖動作於全身肚腹重心(COM)的舞法。吸口氣向上提腹,所有動作皆以肚腹發力、上半身可以有各式半旋,但腳步與手臂都先不發送出去——用這個方法來感受單純核心肌所帶出來的濃烈情緒。那或許是威士忌用小杯子的理由、B4大小限制裡的自由。
此外,如果單單一個人在家練習向後伸腿,會發現如果只是向後伸一小步,沒有必要旋轉上半身,也能伸腿伸得很優雅;但可別忘了探戈是「兩個人」的舞蹈,不是單人舞。如果要採深擁抱姿跳,是需要從上半身發訊給女方。
一個人在家練習向後退,也會發現,似乎沒必要彎曲重心腳膝蓋,改成像一把圓規那樣,雙腿都保持直直地向後走即可。自由腳貼著地板滑動,整個人的軸,可以從重心腳的腳中心,向後慢慢移動到二腳之間,最後來到自由腳的腳心。
不過這樣的移動法,會有一種機器人走路的感覺。很平穩卻完全沒有張力感,大概只適合初入門的練習。實際在舞蹈裡每一次的踩步,還需要加上一種油壓的力道、推地板的力道。但是在推地板之前,需要利用反作用力,先彎曲重心腳膝蓋,才能在下一秒裡,拿到地板給的推動力。這樣的重心腳膝蓋先向下油壓再伸直,在深擁抱的許多步伐,也常常會使用到。
因此即使向後退的是小小一步,我練習女步時,還是會配上小小的彎膝,當重心移動到自由腳時、兩腿在向後併籠的過程,原來舊的重心腳膝蓋,就會伸直;這時會看到兩腿皆呈現直線的狀態(不是鎖死仍有彈性)。(至於男生在推動女生向前直走時,膝蓋的細微變化,我就比較沒有研究)。
當兩個人擁抱者一起直走,朝著舞程線方向,一起向前方伸腳(配上重心腳膝蓋彎曲),這時兩人一起向下沈;接著再一起併攏回剛才落地的新重心腳,這時兩人雙腿伸直,一起上升到最高點。用這個方式連續直線走路,便會出現一種峰谷交錯的「波浪」的體感:很像在乘船,搖晃在大海裡。
不過,這最簡單卻也是最困難的探戈直線倒退走,大概也需要練個一年半載,才能把胸椎關節與膝蓋整合得猶如反射動作般自然。起頭雖然需要咬牙等待,不過一但能順利練起來,這種深擁抱的走路,光光就是走路這招,就能像嬰兒回到母親的懷抱,迷死好多人。非常值得大家投資時間。
下一篇會介紹最後一個關節:蹠骨(Metatarsus)。三個關節要串起來能協調同步⋯⋯嗯,真的會很精彩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