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深擁抱的探戈Follower,由於動作皆由Leader觸發,因此在音樂性的表現上,舞齡不長的我目前能捉到的感覺,大概是從節奏精準的方向作發揮:腳落點時踩在節奏上、自由腳在空中時也保持在節奏上。
每次(私課)下課之前,都會與老師錄一首即興,一方面可以回家反覆觀看,另一方面可以記錄每個月、每季、每年身體進步的細節。身體的進步,也許在短期內看不出來,但影片記錄的時間若拉長至半年以上,便可以自我發現很細微的身體舞姿變化:例如dissociation的角度更多了、腳踝變有力氣了、膝蓋更直了(卻不是死直)、氣更沈著了、身體雜訊變少了、上半身更平靜了、腰更挺了、腳步更有自信了。
老師沒有帶我追求太過複雜的舞步,而是紮實地以螺旋狀學習法,學些新的,再回去以不同的角度,複習舊的。但是天曉得啊,每一種看似基本容易的舞步招式,每半年跳出來的質感,又更不同了。但這些小小的不同,在當時的自己,不會知道;只有把當下的身體狀態錄起來,過半年再回頭看當時的自己,才會恍然大悟:啊!原來當時自以為完美了,其實質感還不够。
學習的路上,沒有跟別人比賽,完全都是跟想像中更好的自己作比較,一如學習樂器或其它技能,只能站在自己現有的立足點,有耐心地慢慢再往前走一小步。
由於課後錄影是即興,沒有事先講好動作的安排,因此每每回家以觀眾的角度重看時,有些段落會出現:「咦,這段動作跟音樂還蠻配的耶」。這種「蠻配」的感覺,有點難以形容,例如下方影片第0:13~0:14秒的勾腳,剛好落在整個大樂句的結尾。耳朵與眼睛配起來看,就會覺得:哇,這秒好特別。
不過,作為深擁抱的Follower,似乎不太需要主動構思動作,因為我們主要的任務,在於回應Leader的訊號,同時也產生內在的情緒感受,回饋在動作質感給Leader,作為他下段動作的啟發 (繆思的角色)。因此音樂性——這個艱難的任務,就暫時先交給Leader去扛煩惱了。
0 留言